**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公布:不允许起火**
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日益关注的焦点。2025年4月3日,工信部正式发布了一项重磅消息:GB38031-2025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新国标,这一被称为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”的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施行。这项新国标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标准迈上了新的台阶,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。
新国标的核心内容在于,首次将“不起火、不爆炸”这一要求从企业的技术储备提升为强制性标准。相较于2020年版国家标准要求的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、不爆炸,新规将该时间延长到了2小时。这意味着,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,电池包或系统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无起火、爆炸现象,且所有监测点的温度需保持在60℃以下。这一变革将安全防线从“被动逃生”转向了“主动阻断”,要求电池系统具备更高级别的热失控防护能力。
此外,新国标在测试项目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。新增的电池底部撞击测试,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的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、无起火、无爆炸。这一测试项目的加入,旨在模拟实际道路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底部撞击风险,进一步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。同时,针对超快充技术的普及,新国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:电池在经历300次快充循环(SOC区间20%-80%)后,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,确保电池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国标在热扩散测试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调整。原先的标准要求在着火、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,而新标准则修改为“不起火、不爆炸(仍需报警),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”。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,也更加注重对乘员安全的保护。新标准还规定,热失控后5分钟内必须发出报警信号,且报警前后5分钟内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,以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热失控初期即可获知风险,避免因信息延迟导致的二次伤害。
新国标的实施,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产生深远影响。为了满足新国标的要求,车企将不得不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,强化底部防护和热管理系统。例如,电池包底部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,热失控防护材料需满足耐高温、阻燃等特性。据行业测算,满足新规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约15%-20%,这无疑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。然而,从长远来看,这将倒逼企业加速向高安全、长寿命技术转型,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。符合新标准的车型,在电池安全性方面将更加可靠,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更有效的保障。同时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符合新标准的电动汽车有望在价格上更加亲民,进一步提振消费者的购买信心。
碧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员,始终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。我们深知,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命线。因此,我们将积极响应新国标的要求,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。我们相信,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,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得到不断提升,为消费者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、可靠的保障。
展望未来,随着新国标的深入实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,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碧悟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“创新、安全、绿色”的发展理念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、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,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下一篇:重庆多人“放生”矿泉水祈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