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高档餐厅吃到毛发?老板报警牵出刑案
近日,一则关于高档餐厅的离奇敲诈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事件的起因是一名顾客在上海黄浦区某高档日料店用餐后,声称在食物中发现了毛发,并以此为由向餐厅老板索要高额赔偿。然而,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,最终却牵出了一桩横跨全国的敲诈团伙案件。
2024年12月16日晚上,黄浦区某商场内的一家新开业的日料店接到了一通投诉电话。一名顾客称,自己几个小时前在这家餐厅宴请了两个朋友,吃了海鲜大餐。但到家后,听宴请的朋友说吃到了毛发,于是在某点评APP上写下了差评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投诉和差评,餐厅老板陈先生为了息事宁人,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微信,并转账了两笔赔偿款。然而,这并未平息事端,反而让对方狮子大开口,继续索要更多的钱。
陈先生心生疑虑,开始深入调查此事。他惊讶地发现,给自己店里写差评的竟然是一名同样经营日料生意的店主!陈先生夫妇立即赶到派出所报了警。经过警方调查,发现原来真的有人冒充了这位店主,打着正当索赔的幌子进行敲诈。
警方随即对全国范围内类似作案手法进行了串并梳理,发现全国多地已经发生了15起类似案件,遍布江浙沪、重庆、湖南等地。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点: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点评平台公开的消费凭证和身份信息,伪装成真实顾客实施敲诈。他们通常会选择一线城市的高价餐厅作为目标,通过社交软件伪造“差评证据链”,并利用他人收款码分散资金流向,最终汇总至自己账户。
在对多起案件涉及的所有收款码的资金流水进行分析后,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柳某。柳某年仅22岁,无正当职业,他利用非法手段获取点评平台用户上传的消费凭证,然后冒充顾客联系商家进行威胁差评。为了掩盖真相,柳某还会利用他人的收款码来分散资金流向。这些收款人有些是柳某的朋友,有些只是他日常消费过的商户店主,他们出于好心出借了自己的收款码,却无意中成为了共犯。
2025年1月16日下午,警方在云南省将柳某成功抓获。同时,多名提供收款码的涉案人员也被警方找到。经调查,柳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。他交代,自己希望能够一夜暴富,于是走上了敲诈勒索的犯罪道路。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,他得到灵感,开始频频在点评平台上物色全国一线城市的贵价餐厅作为下手目标。
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餐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,也暴露了点评平台在信息安全和审核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。为了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,点评平台应加强信息审核和安全管理措施,确保用户上传的消费凭证和身份信息真实可靠。同时,商家也应提高警惕性,遇到类似投诉时应冷静处理、留存证据,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此外,这起事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维权。我国《食品安全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权依据,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这些权利进行敲诈勒索。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,应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,而不是采取非法手段谋取私利。
碧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,我们深知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。我们将持续关注此类事件的发展动态,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诚信的消费环境。同时,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和商家要理性对待消费纠纷,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。
上一篇:首都机场回应地勤欺负老人
下一篇:中方回应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